案例一:
飞机行业内加工贸易保税货物集团内部调拨便捷监管模式
为推进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围绕“建成高端产业集聚、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目标,落实中央关于“制度创新为核心”发展理念,沈阳海关结合片区产业特色,支持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重要举措,聚焦企业发展难题和实际需求,为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量身制定创新监管模式,推出飞机特殊行业加工贸易保税货物集团内部调拨便捷监管模式,助力装备制造产业在沈阳地区做大做强,形成群体规模化效应,并形成先进发展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复制。
一、重点解决问题
近年来,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民用飞机零部件生产和制造,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开展C919飞机、庞巴迪C系列等客机的生产。在生产经营中,由于其飞机零部件加工工序多且复杂、集团内各公司承担不同工序环节以及民机公司发展需要等问题,需对集团内各企业的未经加工保税料件进行内部调拨生产,现有海关监管核准手续下,企业保税料件申报、审批程序复杂,给企业物流、加工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和负担。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便捷监管”针对化管理,提高企业运转效率措施。
沈阳海关推出“飞机特殊行业加工贸易保税货物集团内部调拨便捷监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飞机、船舶行业监管模式试点企业,允许其未经加工的保税料件在集团内进行调拨,实行便捷管理措施,为企业生产增效减负。
(二)实施“余料结转”信息化管理,简化保税料件现场监管措施。
沈阳海关推行飞机船舶等特殊行业电子账册系统,对未经加工的保税料件以“余料结转”的方式进行集团内不同企业、不同加工贸易手(帐) 册间自行调拨的便捷监管模式,推行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简化具体审批流程,提升企业运转效率。
(三)实施“服务监管”持续化管理,建立业务联系长效机制。
在政策推行过程中注重企业反馈,边实践边总结,不断优化监管模式,与企业始终建立业务联系长效机制,及时梳理企业在实际运转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让企业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政策的获得感,切实破除了监管难题和障碍。
(四)实施“风险管理”规范企业自管的监管运行机制。
沈阳海关实施“电子底账+企业自核”的风险式监管模式。根据飞机行业特性,强化企业申报责任,海关在对企业实施诚信守法程度评估后实施企业自核自管和“主料工作法”,解决飞机行业特色的保税加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主要内容是以企业为单元,以进口料件的贸易管制条件、价值、单耗等作为界定原则,按监管需要动态确定进口保税料件为主料与非主料,在备案、核查、核销环节做好对主料的重点监管。既要通的快,又要管的住,严防各类风险滋生,确保行业健康绿色发展。
三、实践效果
通过在沈阳片区实施上述创新监管模式,在飞机行业简化了保税料件行业内调拨核批手续,将办理时间由原来的近1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减少申报手续2次,解决了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内部民机公司发展中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助力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内沈飞国际、沈飞民机等飞机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据2018年沈飞工业集团加工贸易实际进出口物货值4.65亿(进口2.21亿,出口2.44亿)美元进行估算, 2019年预计受益保税货物货值达5490.48万美元。为全国自贸试验区飞机行业便捷监管形成首创案例推广复制,更为下一步将沈阳打造成全球装备制造业集成地形成基础,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经济高速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扩大行业试点范围。
沈阳海关将不断总结优化此项创新监管制度,进一步将行业试点扩大到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争取推广一家企业成熟一家企业,让更多企业能够感受政策获得感,进而推动东北地区高端制造行业向更广阔空间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行业。
(二)便捷进出区管理。
对在特殊区域内的飞机行业保税加工调拨实行便捷进出区管理。沈阳海关将进一步细化实施细则,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监管服务,提升企业通关效率,切实减少通关成本,营造沈阳自贸区良好营商环境。
案例二:
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
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以下简称沈阳片区)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入境外籍人员和出境沈阳市民提供出入境政务和综合服务的综合平台,平台是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服务”的理念,利用大数据、政务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各涉外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为吸引国际化人才、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积极助力。
一、主要做法
(一)理顺关系打破壁垒
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单一窗口”将涉及出入境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政府部门与延伸服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连接起来。沈阳片区联合海关、外事、科学技术局、教育局、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大数据管理局、移民管理局等涉外部门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强化协同,着力解决出入境人员相关问题,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并加强涉外职能部门业务办理流程衔接,为出入境人员证件办理、业务预约、在线申报等提供“一站式”办理手段,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全面推进“一网通办”。
(二)整合资源综合服务
通过综合服务“单一窗口”将外事办、科技局、教育局、文广局、大数据局、移民管理局政务服务功能纳入,设置了邀请外国人来华、出入境体检、外国人工作证办理、居留证办理、随行子女入学五个政务业务办理模块。邀请外国人来华业务模块可实现网上申请和进度查询等;出入境体检模块可实现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的网上申请、体检预约等;外国人工作证办理模块可实现网上申请、数据共享等;居留证办理模块可实现网上申请、数据共享等;随行子女入学模块可实现国际、华侨、港澳、台湾学生入学网上申请等。综合服务“单一窗口”提供中、英、日、韩、德、俄6种语言,并设立了综合服务模块,为来华境外人员及沈阳市民提供签证与订制旅游等服务。
二、实践效果
(一)满足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
沈阳市年均出入境人员近400万,在沈常居境外人员60万。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单一窗口”满足开放型经济发展需求:一是“引进来”粘性更强。一站式解决了境外人员在沈期间政务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又可以提供生活方面综合服务,理念更加国际化,更加符合境外人员的办事、生活习惯,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外籍人才。二是“走出去”信心更足。为出境沈阳市民提供签证和旅游等服务,并由沈阳国际旅行健康保健中心利用“单一窗口”APP和微信公众号的方式为出国人员提供健康咨询、境外就医指引等服务。
(二)探索服务贸易促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通过对服务贸易项下旅行服务类别事项的探索,提高对跨境旅行人群的服务水平和效能。综合服务“单一窗口”自2019年1月试运行以来,截止9月30日,已完成邀请函申请61人次,出入境体检12613人次,随行子女入学21人次。率先探索出入境人员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的工作方式。通过政务平台整合涉及多部门事项的共性材料,通过“一表申请”将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齐、后续重复使用,减少重复填写和重复提交。
(三)保障公共健康安全。
一是全面掌握出入境旅客信息,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将口岸检疫防控向境内延伸,建立立体联动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更加有效控制检疫性疾病的传播;二是构建出入境人员大数据,统计出入境、体检、筛查结果信息,分析旅客违禁品、生化品截留数据,为沈阳生态安全、反恐怖工作提供信息,实现国门安全监控;三是在综合服务方面,结合自身职能,延伸服务范围。拓展互联网渠道,提供便利化服务。构建综合信息平台,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进一步扩大综合服务“单一窗口”涉及的政府部门和综合服务领域,紧紧围绕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服务出入境人员的宗旨,推进综合服务“单一窗口”建设的深化。
(一)继续征求服务对象建议,完善功能。在前期广泛征求驻沈领事馆及办事机构、外资企业代表对综合服务“单一窗口”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继续针对来沈境外人员广泛征求建议,真正达到服务形式尊重服务对象的目的。
(二)开发大数据资源,用科学分析结果指导工作。综合服务“单一窗口”运行后积累的大数据,是自贸试验区建设进程中的宝贵资源,去积累大数据、用好大数据,用分析结果预判公共卫生、经济贸易等多领域事件,形成预警、预案指导相关工作。
(三)做好运营工作,形成体系化的沈阳片区特色平台。在综合服务“单一窗口”运营中,边操作边完善,编制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作业指导书,将窗口经验产品化,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