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会各部门:
现将《沈阳空港经济区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1月14日
沈阳空港经济区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空港经济区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的提速突破年。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及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部署,坚持“创新为本、项目为王”,以落实《自贸区沈阳片区实施提升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牵引,2025年为三区提速突破年,优化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激励担当作为,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加力提速、全面突破,进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和1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近年来“零的突破”,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排名进入全国前60名,确保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打好打赢决战决胜之年,充分发挥“三区合一”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在新时代全面振兴中争先突破、辐射带动,为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之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提供更强支撑、做出更大贡献。
一、围绕三大核心工作,实现六大倍增计划
2025年管委会将突出做好三大核心工作,实现创新成果、项目投资、外贸双量、服务效能、干部干劲、区域影响等“六大倍增计划”。
(一)优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三区融合发展
按照中央、省相关文件精神,构建全域自贸新格局,对临空经济区管理权限、政务服务、财政管理、土地利用及征收管理等事项进行系统性优化重构,进一步厘清管委会与属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在临空经济发展中的职责,激发临空经济区发展动力。争取在更高层面推动解决制约三区融合提升的管理制度问题。
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着重破解融资难题,推进临空经济区启动包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综保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扩网验收工作。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省考指标倍增至164亿元人民币(含浑南、苏家屯),其中综保区内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工作,构建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和企业服务体系
加快“管委会+平台公司”改革,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业化运营”的市场化招商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确保全年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0个。
对标国际化营商环境,设立综合行政服务机构,打造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新高地。全年完成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及子公司、上市公司及子公司、行业龙头企业12个;当年新招引外资企业22个;财政收入完成11.7亿元。
(三)深化制度创新驱动,塑造新发展新动能核心优势
深化与中德园等全市其他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推动在更大空间范围共享自贸政策、要素及资源。建立沈阳片区与大连片区联动发展机制,加强与沈阳都市圈城市的协同发展。在海关监管、政务服务、法律服务、金融创新、多式联运、维修再制造、人才引进和激励等方面推出更多标志性、首创性、集成式创新成果,全年形成制度创新案例不少于50项,其中14项以上省级制度创新案例,力争形成2项国家级创新案例。
二、提升三区功能定位,重点发展四大产业
推动《沈阳临空经济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落实,牵头各相关部门完善各专项联动工作机制,保障临空经济区建设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积极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和建设工作,建立基础数据统计摸底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产业的有效研究,加快《沈阳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尽快出台《沈阳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
1.聚集航空先进制造产业。聚焦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重点推进民用航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国产大飞机总装和战略备份基地项目,围绕航空动力产业园内企业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抢抓沈阳航空集群成功晋级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战略机遇期,完善大飞机供应链,加快建设航空动力产业园等头部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机和燃气轮机配套产业集群,构建立足辽宁、辐射全球的民用航空配套产业体系。
2.发展国际枢纽物流产业。聚焦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重点推进临空经济先导区启动包多式联运中心、保税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拓展“空陆海网”四条丝路,稳定运营沈阳至洛杉矶、温哥华等跨境电商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加强与国内外航司合作力度,谋划新开直航欧美全货机航班。提升跨境电商产业规模,深化与日韩俄贸易合作,建设日韩俄跨境电商货物销售、分拨中心。
3.做强“保税+”产业。聚焦建立保税维修再制造综合试验区,重点加大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研发项目招引力度,推进保税加工中心早日“满园”。依托南航沈维基地,开展区外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整体传动发电机(IDG)保税维修业务。依托得一文化项目,加快建设国际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艺术品智慧监管实践中心和艺术品智慧监管应用场景。协同省市科技、工信部门及相关机构建设保税研发创新基地,探索建设航空飞机融资租赁平台。
4.做大临空现代服务业。聚焦打造临空经济总部集聚区,重点引育壮大生命健康、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产业。推动兴齐眼药研发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支持在沈阳片区率先开展干细胞、免疫细胞临床前沿医疗技术试点,探索试行成本性收费,吸引干细胞技术及备案企业在园区聚集。争取辽宁省药监局智慧监管数据中心落户,引入顺义科技等企业,打造东北检验检测服务高地。
三、聚焦十大行动,全力提速“三大新高地”建设
推进各项工作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全面实施十大提升行动,助力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对外开放新高地、产业发展新高地。
1.实施对外贸易水平提升行动。一是提升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贸易等特色功能,推动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二是增强服务贸易发展活力。研究将综保区的保税维修、通关便利相关政策扩展到自贸试验区内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支持南航沈维基地扩大“综保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规模,推动东软医疗等开展大型医疗设备保税维修,探索开展数控机床、工程机械、二手乘用车等高端装备保税维修业务。三是加大外资外企引进力度。搭建辽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深入实施“辽货跨海”行动,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深入对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探索在沈设立中国-上合组织高端装备制造合作示范区。围绕贵金属保税加工项目,推进形成新质贸易增长点。全年外贸进出口值完成157亿元,其中综保区桃仙园区进出口额完成112亿元。综保区桃仙园区保税加工进出口额46亿元。继续做强跨境电商产业全年交易额完成40亿元。
2.实施投资自由便利提升行动。做好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30项试点措施的复制推广,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新高地,打造国际化法治服务高地。协同金融法庭、知识产权法庭等建设沈阳中央法务区,联合自贸区法庭建立“法庭+管委会+企业”诉源协同治理机制。引入仲裁机构,推动诉讼、调解、仲裁一体化建设。打造“税管家”服务品牌,开展多元化可视化税费征纳互动服务。运行省内首个“出口退税资金池”。在自贸区沈阳片区官网实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信息一键查询。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出口退税一日办结。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必保3000万美元,力争完成5000万美元。
3.实施科技创新生态能级提升行动。采取创新积分制形式制定出台空港经济区科技引导政策,引进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成立主导产业创新服务联盟,开展成果发布、技术交流、产学研对接,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主体的挖掘和培育,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主体数量,年度同比增长力争实现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350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60家,瞪羚企业备案3家,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载体认定5家;实现技术合同登记10亿元,研发投入8亿元。
4.实施产业链创新发展提升行动。根据市委提出的空港经济区四大产业方向和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做强刚刚入选“国家队”的沈阳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大枢纽物流产业,做优“保税+”产业,培育临空现代服务业,打造风光储一体化的绿电示范园区。力争全年新签约航空产业类项目8个,综保区桃仙园区新签约“保税+”项目50个。强化项目统筹管理,实现市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入库项目8个,统筹推进项目开工复工建设和竣工运营。
5.实施数据流动便利化提升行动。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深化数据高价值应用,推动智慧物流园区试点示范,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争取国家支持开展跨境数据流动安全管理试点,打造东北首个国际数据合作试验区,谋划建设东北亚国际数据交易所。围绕生物医药、跨境电商、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打造数据安全合规典型案例。
6.实施开放通道平台能级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综保区桃仙园区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工作。强化“空陆海网”辐射能力。做强空中通道。争取在航权航线时刻等关键要素上获得支持。深入推动南航、海航等拓展国际货运航线,推动跨境电商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增开。推动开通第五航权航线;做大陆海通道。创新中欧班列监管模式和“卡航+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集货中心功用。推进“海陆联运大通道”常态化运行;做优网上通道。加快集聚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型企业,设立运营中心等功能机构。加大京东、菜鸟关联项目引进。持续开展“保税仓+直播”业务。
7.实施金融开放创新提升行动。进一步深化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推进跨境贸易结算支付便利化,为出口跨境电商提供银行直接结算服务,结合域内企业实际开展本外币结算账户一体化业务。支持域内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证券化、保税融资租赁等业务。依托综保区桃仙园区内的稀贵金属仓储加工业务,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稀贵金属期货交割仓库。加快构建形成本地对俄结算通道,破解对俄结算难题。支持外汇避险工具应用,支持自贸特色金融产品创新。扩大自贸区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覆盖面。
8.实施人才政策开放创新提升行动。编制区域重点产业“高精尖”“急紧缺”人才分类名录,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依托沈阳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推动实行更便捷的外国人出入境、停居留政策。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持续优化外国人来沈工作便利化服务举措,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协同东北亚(沈阳)人才港,争取高技术人才移民政策先行试点。
9.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实“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
10.实施党建引领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打造“空港领航、自贸先行”党建品牌,创新开展“党建+企业服务”项目,凝聚“新”力量,激发“新”动能,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强根铸魂”。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政策兑现、资金使用、数据统计等作为监管重点,提高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举措》,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巩固提升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定当保持“拼”的姿态、强化“抢”的意识、鼓足“争”的劲头、干出“实”的业绩,奋力推动2025年工作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确保夺取三区融合提速突破之年、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的全面胜利。
文件链接:【图解】沈阳空港经济区2025年工作要点
文件链接:【解读】沈阳空港经济区2025年工作要点